第一週 | 相見歡/課程介紹/生態攝影 | (室內課)學員相互認識及遴選班代;介紹什麼是生態攝影,與其它類型的攝影有何不同。強調生態攝影應有的態度與道德。 |
第二週 | 快速上手 | (室內課)相機常用的設定及相關的器材使用。 |
第三週 | 植物園 | (戶外半天)至臺北植物園實際觀察與了解植物, 以此為主題拍攝 |
第四週 | 新店小粗坑步道 | (戶外半天)新店溪水利設施及生態 現存台灣最早的發電廠,王永慶成長地,環境優美。 |
第五週 | 紅樹林步道 | (戶外半天)由紅樹林捷運站到淡水站, 沿途可觀察紅樹森保護區之生態 |
第六週 | 昆蟲 | (室內課)介紹昆蟲生態及拍攝要領 |
第七週 | 麟山鼻(海邊步道及神秘湖步道) | (戶外全天)潮間帶及海岸保安林生態觀察。 |
第八週 | 合併於第七週 | 課程合併於第七週舉行 |
第九週 | 公民參與週 | 原課程停課,需選讀至少一門公民素養課程 |
第十週 | 構圖 | (室內課)介紹構圖方式及取景的取捨 |
第十一週 | 劍南路及蝶園 | (戶外全天)探訪劍南路及蝶園,了解蝴蝶生態。 |
第十二週 | 二叭子植物園 | (戶外半天)插天山斜坡丘陵地區的安坑山塊,為天然林帶及次生林帶間雜生共存之原始山林。園區內擁有天然林帶及次生林帶間雜共存的林相,區內植生以喬木、灌木、草花為主,是有關植物方面的生態研究園地。 |
第十三週 | 植物 | (室內課)介紹植物演化歷史及生態 |
第十四週 | 信賢步道 | (戶外半天)平緩易行的信賢步道,探察蛙類及其它各種的生物 |
第十五週 | 水田林道 | (戶外全天)新竹縣尖石鄉境內油羅溪沿岸的國家森林步道,保留著原始森林的狀態。 |
第十六週 | 合併於第十一週 | 課程合併於第十一週舉行 |
第十七週 | 作品分享 | (室內課)本學期的作品分享與討論 |
第十八週 | 合併於第十五週 | 課程合併於第十五週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