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秋季班 - 你家法律的那些事:繼承、鄰居與都更

🏢 主辦單位: 台北市萬華社區大學
📅 開課日期: 2025-09-01
📆 星期: 星期一
⏰ 時段: 晚上
🕒 時間: 19:00 ~ 21:30
🗂 類型: 實體課程
📂 類別: 未提供
👥 招生人數: 30
📍 地點: 南寧路46號 🔗

📖 課程理念

教學理念與學習成果說明
現代社會中,「懂法律」不再只是法律專業人士的專利,更是每位公民保護自身權益、參與公共事務、維繫家庭關係的重要基礎能力。尤其在高齡化與都市化快速進程之下,遺產分配、不動產相鄰關係,以及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等問題,已經成為許多家庭與社區成員切身面對的法律課題。社區大學作為推廣公民教育與終身學習的平臺,正適合引導社區居民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基本的法律素養與應對能力。
本課程設計出發點,即是將「生活法律實務」三大常見的主題:遺產與遺囑規劃、相鄰關係與住宅爭議、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參與,幫助學員理解法規條文背後的社會脈絡與實務應用。
在教學理念上,我們強調二個核心價值:
知識在地化:法律不該只是冷冰冰的條文,而應與生活場景結合。我們將以本地社區常見爭議(如家族遺產糾紛、鄰里建物糾紛、地方都更爭議)為引導,讓學員更有感。
案例實務導向:透過法院裁判、媒體報導、模擬協商與角色扮演,讓學員從實際情境中學會如何觀察問題、蒐集資料、提出訴求與應對對策。
預期學習成果
經過學習與討論後,學員將可在以下方面有所掌握與提升:
一、遺產與遺囑議題
了解民法關於法定繼承、特留分、遺囑要式等基本規範。
能分辨各種遺囑形式的法律效力,並掌握撰寫自書遺囑的要點。
學會如何協助家中進行簡易遺產分配規劃,降低未來爭產風險。
熟悉遺產稅基本制度,初步掌握節稅與財產安排的基本思路。
二、相鄰與不動產爭議
理解民法中關於相鄰權的核心條文與常見適用情境(如水流、排煙、日照、通行等)。
能理解社區管理規約的法律效力,以及區權會、管委會的法律角色。
熟悉境界不明、建物毀損、噪音等實務爭議的處理流程與法院見解。
三、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
初步了解《都市更新條例》、《危老條例》的基本法規架構與實施流程。
能辨識公辦與民辦都更案的基本差異與地主、住戶的法律權益。
學會如何閱讀都更計畫書、參與公聽會,提出意見並保護個人權益。
理解容積獎勵、權利變換、估價爭議等重建過程中常見問題及對應策略。
四、法律思辨與社區參與能力
增進對法律制度的整體理解與批判性思考能力。
培養以和平、理性方式處理衝突的素養。
有能力協助家人、鄰里進行初步法律判斷。
本課程最終目標,不只是讓學員「聽懂法律」,更希望他們「會用法律」。法律不只是保障權益的工具,更是促進理解、增進共好生活的橋樑。

🎯 課程目標

本課程因應高齡化與都市變遷,透過遺產繼承、相鄰權利與都更危老等法律主題,培養學員理解法規、解析案例之能力,學會理性協商、保護自身權益,養成尊重法治與社區共好的態度,進而強化個人、家庭與社區在法律制度下的連結與參與力。

📝 上課方式

主題分區漸進學習:課程分為三大單元(遺產、相鄰、都更),依實務常見情境逐步講解,便於理解與吸收。

案例導向教學:結合真實法院判決、新聞事件,引導學員從具體情境中掌握法律概念。

法條實務並重:講解法條時搭配實際應用情境,協助學員建立條文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分組討論與模擬演練:安排學員分組進行角色扮演,如模擬協商、社區公聽會,提升法律應對與表達能力。

互動式教學氛圍:重視課堂互動與經驗分享,鼓勵學員提出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討論解決方式。

✅ 評量方式

👥 適合對象

本課程為初階生活法律課程,適合對遺產、住宅糾紛或都更議題有興趣之一般民眾,無須具備法律背景,但建議具備基本閱讀理解與中文書寫能力,並樂於參與討論與案例分享。

🛠 需要準備的工具/軟體

筆記本與書寫文具:供課堂筆記、分組討論記錄及個人學習使用。

📸 課程圖片

這門課已被瀏覽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