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希望透過對世界文化遺產的探索,使同學在賞析文化遺產之美的同時,對於世界不同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並藉此擴展視野,體驗世界之美與豐厚的歷史底蘊。
與社大辦學理念、公民參與之關聯性:
1.文化歷史脈絡
2.生活美學形塑
本課程為賞析課程,以世界文化遺產為對象。世界遺產委員會於1978年公佈第一批世界遺產名單以來,截至2024年止,《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已達194國家與地區,共有1223處世界遺產地分佈在168個國家。世界遺產的登錄基準極為嚴苛,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地點,必須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突出的普世價值」,在地理或歷史上具有可辨識與特殊的意義。故而,可以想見其必是重中之重,因此,可視為認識地球文化的開端與捷徑。透過對世界文化遺產的解讀,當可窺見人類文明的發展與精華。本課程為114年春季班的延續,透過各國世界文化遺產的經典案例,再探其精華。世界文化遺產授課方式以單元為題,包括導論、歐洲篇、亞洲篇、非洲篇四個單元。
<br>單元一導論:世界遺產概說
<br>單元二歐洲篇:以法國、義大利、斯洛伐克、波羅的海三小國為對象,介紹法國的凡爾賽宮及其園林、亞維儂歷史中心;義大利的佛羅倫斯、羅馬歷史中心;斯洛伐克的弗爾科利內茨的山區傳統鄉村聚落;波羅的海三小國中愛沙尼亞的塔林、立陶宛的維爾紐斯舊城、拉脫維亞的里加歷史中心。
<br>單元三亞洲篇:以中國、日本、台灣為對象,介紹中國的蘇州的古典園林、五台山;日本的法隆寺地區的佛教古跡;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的排灣族及魯凱族石板屋聚落、蘭嶼聚落與自然景觀及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走讀。
<br>單元四非洲篇:以摩洛哥為對象,介紹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及馬拉喀什城。
<br>
PPT教學、討論與交流
對建築、歷史、文化、藝術、民俗、旅遊有興趣者
一顆探索世界的心
這門課已被瀏覽 2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