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融合犯罪學與社會情緒學習(SEL),透過多元視角剖析詐騙與情緒的關聯,幫助學員培養批判性思維與心理韌性。學員不僅是知識的學習者,更是防詐意識的傳播者,透過實地走讀、案例探討,學習在公共場所應用所學,協助更多人避免受騙。
隨著北投高齡人口的增加,老年人因資訊落差、情緒因素容易成為詐騙目標。本課程運用社會情緒學習技巧,提升學員對詐騙話術中的情緒操控手法的敏感度,幫助高齡者強化風險意識,減少受害可能。
透過淺顯易懂的案例解析與實境走讀,學員能在身歷其境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深化防詐策略,實踐「落花水面皆文章」的學習意境,在輕鬆無負擔的氛圍下,自然內化預防詐騙的能力。
一、理論基礎︰
<br>犯罪學研究指出,情緒與犯罪行為息息相關,而詐欺犯罪更常伴隨情緒操控,如恐懼、貪婪、信任與焦慮。本課程透過走讀實境,讓學員從犯罪學與社會情緒學習(SEL)角度,分析詐騙者如何運用情緒影響受害人決策,並學習辨識與應對策略,以提升心理韌性與詐騙防範能力。
<br>二、實務情境︰
<br>社會情緒學習強調「自我覺察、社交意識、情緒管理、負責決策」,正向犯罪學理論則指出,「正向意念」能提升辨識能力、決策能力,並改善人際關係。本課程以北投的自然環境與社會場域為學習場景,透過戶外走訪、體驗學習,讓學員在真實環境中理解情緒如何影響行為,學習在高壓或詐騙情境中保持冷靜、做出最佳決策,從而降低受害風險。
<br>三、學習特色︰
<br>(一)實地走訪印證犯罪學與SEL理論
<br>本課程結合犯罪學、社會情緒學習與詐騙防治技巧,透過走讀/實證案例,使學員理解詐騙情境中的情緒變化,學習應對策略。
<br>(二)加深北投在地連結
<br>北投高齡化人口比例增加,老年人容易因孤獨感、信任感而成為詐騙目標。本課程透過社會情緒學習,提升學員對高齡族群情緒與需求的理解,進一步參與社區防詐倡導工作。
<br>(三)北投豐富自然生態圈與正向心理建構
<br>研究顯示,接觸大自然能提升心理韌性與正向意念。本課程將北投的山林、公園、文化場域納入學習場景,讓學員在自然環境中提升情緒管理能力,強化防詐與壓力調適能力。
<br>四、預防效益︰
<br>(一)學員學習情緒調適與防詐技巧,提升自我保護能力,減少衝動決策與詐騙受害風險。
<br>(二)學員能將所學應用於親友間,擴大社會影響力,強化社區防詐韌性。
<br>(三)學員可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如擔任反詐騙志工、社區心理支持者,透過社會情緒學習,增強社區預防犯罪的能力。
以課表所列之民眾常遇到的生活案件類型為例,作全面地講解,與選課同學作問題討論,結合戶外方式親自感受到犯罪預防實際探索,以理論結合實務方式親自體驗而達成互動的方式。
學員出席率30%、課堂討論參與20%、戶外探索50%。
無限制。學習是以遊玩的方式體驗的。
自由。
這門課已被瀏覽 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