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臺灣的「藍靛」是重要的外銷產品,在北投大屯里出現的地名「頂菁礐」「中菁礐」等地名,告訴我們這裡曾經與藍染的原料-「山藍」有關,課程目的讓學員認識藍染歷史及台灣傳統產業、熟習染製技法等。本課程以建立北投藍染地方知識,傳承技藝為主軸,符合SDGs4優質教育、SDG11永續城鄉、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等永續發展目標。
● 知識:藍染是北投早期重要傳統產業,亦為藍染原料大菁的主要栽植地。藉由染料製成了解大菁復育、建藍、養缸等知識,以及北投民俗工藝。
<br>● 技能:經由講師的引導,實作課學習到各種染布技法,希望培養對於藍染有興趣者,未來能推廣、設計及研發藍染相關商品。
<br>● 態度:透過課程安排進度,學員體驗天然染料染布的樂趣,從零到有手工製作出獨一無二的成品,激發出個人的創意,也喚醒對土地的熱情與愛護。
<br>● 行動:我們將重新發掘北投藍染魅力,一起保育自然生態,建構友善藍染環境與文化,以大屯山種植的馬藍,再現藍泥的原鄉。
<br>
PPT,課堂實作、學員互相交流
學員出席率40%、課堂討論10%、團體活動10%、學習態度10%、實體作品10%、成果展演10%、社區活動參與10%
喜愛手作
橡膠手套、圍裙
這門課已被瀏覽 1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