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希望透過對世界文化遺產的探索,使同學在賞析文化遺產之美的同時,對於世界不同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並藉此擴展視野,體驗世界之美與豐厚的歷史底蘊。
與社大辦學理念、公民參與之關聯性:
1.文化歷史脈絡
2.生活美學形塑
本課程為賞析課程,以世界文化遺產為對象。世界遺產委員會於1978年公佈第一批世界遺產名單以來,截至2024年止,《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已達194國家與地區,共有1223處世界遺產地分佈在168個國家。世界遺產的登錄基準極為嚴苛,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地點,必須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突出的普世價值」,在地理或歷史上具有可辨識與特殊的意義。故而,可以想見其必是重中之重,因此,可視為認識地球文化的開端與捷徑。透過對世界文化遺產的解讀,當可窺見人類文明的發展與精華。授課方式以單元為題,包括導論、歐洲篇、亞洲篇、非洲篇四個單元。
<br>單元一導論:世界遺產概說
<br>單元二歐洲篇:以捷克、德國、法國及義大利為對象,介紹捷克的庫倫洛夫、霍拉索維采;德國的魯爾工業區及科隆大教堂;法國的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與沙特爾主教座堂;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及龐貝古城。
<br>單元三亞洲篇:以中國、日本、外蒙古及斯里蘭卡為對象,介紹中國的福建土樓、麗江古城、雲岡石窟、泉州開元寺及天壇;日本的姬路城及白川合掌屋;外蒙古的鄂爾渾河谷文化景觀及鹿石紀念碑;斯里蘭卡的阿努拉德普勒、獅子岩及康堤佛牙寺。
<br>單元四非洲篇:以埃及為對象,介紹埃及基沙三大金字塔及阿布辛貝神廟。
<br>
PPT教學、討論與交流
對建築、歷史、文化、藝術、民俗、旅遊有興趣者
一顆探索世界的心
這門課已被瀏覽 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