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步道自 2012 年發起「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零成長」的郊山守護行動後,與志工們一步一腳印的踏訪雙北郊山步道,經由實地調查,我們印證了心中的擔憂;接著 2013 年我們提出「步道學」的概念,透過培力課程進一步深化郊山守護的能量。爾後陸續於台灣大學、台北文山社大、永和社區大學、台中文山社大等地開設步道學入門課程,2019年初正式公布「步道師認證體系與手作步道活動準則」,以及步道師體系各級合格名單。
延續這股力量,步道學的課程也逐漸朝向在地化、社區化,特別是與社區大學培育社區公民參與的基礎結合,讓步道知識與行動關懷更加貼近在地特性,社區大學是非常重要的平台,過去幾年台灣步道學已經陸續與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新北市永和社區大學、台中文山社大、台南社區大學、高雄第一社大、竹北社區大學、羅東社大、旗美社大、基隆社大等校合作開設,結合在地師資嘗試發展深化地區的步道知識與實質行動。
我們將一步一步帶著大家,從里山與步道志工上手,究竟是什麼樣的理念與熱情,會讓一群人甘用週末假日自費參與步道工作?引領人們走入自然的步道,與生態環境、動植物棲地是如何建立關係?當然,光是低頭走路可能會讓我們忽略了,步道上的一花一草,都是充滿故事的小宇宙,而步道上的足跡,更是紀錄人類在這塊土地生存所留下的記憶…
(1)缺席不超過3次、(2)作業缺繳不超過3次、(3)參與一次戶外走讀及一次手作步道。符合條件者,即可獲結業證書以及台灣守護地圖。
透過步道學知識體系,讓更多愛好自然的民眾有機會打開步道的視野與觀念,為有意願深人步道學體系的朋友提供參與的管道:融入在地知識,讓步道學的課程更貼近在地化、社區化的議題特性,特別是與社區大學培育社區公民參與的基礎結合,深化發展在地的步道知識
(1)缺席不超過3次、(2)作業缺繳不超過3次、(3)參與一次戶外走讀及一次手作步道。符合條件者,即可獲結業證書以及台灣守護地圖。
★選課要求 任何對步道有興趣的人都可以,特別是關心學校所在相關的國家綠道樟之細路者
這門課已被瀏覽 4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