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創作
本課程以心理學家Daniel Goleman(1995)所提出的「情緒智力五大構面」為核心,特別聚焦於自我覺察、自我管理、同理心與人際關係管理四個項度,融合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EL)的精神,透過藝術性與體驗式學習,引導學員發展覺察自我、理解他人、建立正向人際關係的能力。
生命統整是一個過程,旨在將個人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與未來的目標與願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達到內在的和諧與平衡。而情緒智力,尤其是自我覺察、情緒調節和人際關係管理的能力,正是這一過程中的核心要素。
本課程將表達性藝術治療(Expressive Arts Therapy)中的創作與敘說技術融入教學歷程,使情緒學習不僅停留於認知層面,更成為一種經驗性的「內在練習」與「關係修復工具」。學員將在安全的團體空間中透過圖像、聲音、身體與書寫探索情緒表達的多元路徑,從而發展出更具韌性與溫度的人際互動能力。
本課程旨在幫助學員透過情緒智力的發展,進行生命統整,達成個人的情緒覺察、情緒調節與人際關係管理,並促進學員對過去經歷的整合與生命故事的重建。
<br>課程目標具體如下:
<br>1.增強情緒覺察與調節力
<br>2.自我統整與重建
<br>3.療癒自我、療癒他人。
<br>表達性藝術治療具體目標
<br>1. 覺察內在情緒: 能辨識自己的情緒狀態,理解情緒背後的需求與訊息(Goleman, 1995)。
<br>2. 建立情緒調節策略: 學會以非衝突方式表達情緒,運用呼吸、藝術表達或認知重建等技巧來穩定情緒反應(Gross, 1998)。
<br>3. 增進同理與社會覺察力: 能站在他人角度理解其感受與反應,培養同理與關係敏感度(CASEL, 2020)。
<br>4. 提升人際溝通與關係修復能力: 學會不再壓抑,溫柔地設立界線,表達自己的感受需求,強化信任連結(Rosenberg, 2003)。
<br>5. 培養正向社會情緒素養: 理解情緒在群體中的傳染與影響。
團體互動、表達性藝術創作、講師分享理論、引導討論
學員出席率50%、期末成果展30%、團體分享10%、情緒日記10%
對情緒、繪畫創作有興趣之學員,表達性藝術治療重在過程的自我統整與情緒抒發,不具美術技巧也可以放心地參與
1. 舊雜誌、報紙 2.創作工具(如,剪刀、水彩、蠟筆)
這門課已被瀏覽 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