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步道自 2012 年發起「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零成長」的郊山守護行動後,與志工們一步一腳印的踏訪雙北郊山步道,經由實地調查,我們印證了心中的擔憂;接著 2013 年我們提出「步道學」的概念,透過培力課程進一步深化郊山守護的能量。爾後陸續於台灣大學、台北文山社大、永和社區大學、台中文山社大等地開設步道學入門課程,2019年初正式公布「步道師認證體系與手作步道活動準則」,以及步道師體系各級合格名單。
延續這股力量,步道學的課程也逐漸朝向在地化、社區化,特別是與社區大學培育社區公民參與的基礎結合,讓步道知識與行動關懷更加貼近在地特性,社區大學是非常重要的平台,過去幾年台灣步道學已經陸續與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新北市永和社區大學、台中文山社大、台南社區大學、高雄第一社大、竹北社區大學、羅東社大、旗美社大、基隆社大等校合作開設,結合在地師資嘗試發展深化地區的步道知識與實質行動。
我們將一步一步帶著大家,從里山與步道志工上手,究竟是什麼樣的理念與熱情,會讓一群人甘用週末假日自費參與步道工作?引領人們走入自然的步道,與生態環境、動植物棲地是如何建立關係?當然,光是低頭走路可能會讓我們忽略了,步道上的一花一草,都是充滿故事的小宇宙,而步道上的足跡,更是紀錄人類在這塊土地生存所留下的記憶…
透過步道學知識體系,讓更多愛好自然的民眾有機會打開步道的視野與觀念,為有意願深入步道學體系的朋友提供參與的管道;融入在地知識,讓步道學的課程更貼近在地化、社區化的議題特性,特別是與社區大學培育社區公民參與的的基礎結合,深化發展在地的步道知識
口述教學, 老師示範演練, 學員實作或練習, 分組操作, 戶外教學
★完成課程而且室內課程缺席次數不超過3次,作業缺繳次數不得超過3次,戶外走讀至少參與1次,戶外實作課必須至少參與1天,將獲頒由千里步道協會頒發之「步道學入門課結業證書」。繳交作業不限形式,文字、照片、手繪皆可。
★全勤者可獲得千里步道協會出版之「2020台灣守護地圖」乙份。
★全程參與課程並繳交課後作業,經講師群認可者,有機會獲邀參與步道學進階課程訓練。(詳見千里步道步道師認證體系與手作步道活動準則)
無
筆記本,戶外四次全日課程安排在假日,另有行前通知。
這門課已被瀏覽 1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