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課程介紹與課程的目標溝通 / 改變的需求 | 講師自我介紹、學員彼此認識、簡介課程內容大綱以及希望達成的目標討論 |
第二週 | 樸門永續設計的緣起與發展 | 樸門永續設計為何席捲全世界?樸門永續設計以大自然為師的精神以及如何完整維繫水、土、能源、生物多樣性及社群 |
第三週 | 城市修復/案例分享 | 城市生態修復修補/風颱碧琳家案例分享 |
第四週 | 樸門永續設計的設計原則 | 介紹充滿自然智慧的樸門設計原則,透過這些原則,您很快可以重新設計你的生活 |
第五週 | 影片欣賞 / 適切科技介紹(appropriate technology) | 《社區的力量-古巴如何渡過石油高峰期》 53 / 介紹適切科技,科技運用應該考慮那些事情? |
第六週 | 檢視居家能源的運用 / [實作]適切科技太陽能鍋 | 居家水電瓦斯運用的檢視 / 實作: 教導學員自己動手做太陽能鍋,讓學員練習運用在地的能源太陽,做一鍋美味的餐點(自備紙箱、膠帶、錫箔紙、膠水、鐵絲) |
第七週 | 永續性需求的滿足 / 調查有意願居家改善者 | 人生三需求/來作義工:需求三層次,什麼是有機? 退休入山林? / 作義工的動機 |
第八週 | 居家植物世界 | 植物吸收陽光與二氧化碳,製造碳水化合物,成為食物鏈的最底層,養活所有的動物。 本單元將介紹植物的重要性,植物的種類,如何選擇適合土地以及自己需求的植物? |
第九週 | 樸門永續設計之分區與區位分析 | 樸門永續設計裡面,對於基地的分析,很仰賴兩個設計工具:第一個稱為分區(zones),第二個就是區位分析(sector analysis) |
第十週 | 公民參與週 |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
第十週 | 公共參與週 | 公共參與週系列講座(依社大公共參與週時間調整週次) |
第十一週 | 活的土壤 / 廚餘運用 | 土壤的角色與對生命的重要性:介紹微生物、有機質、肥料、腐質土以及雜草、作物的關係。 介紹微生物運用方式與堆肥、液肥、家庭廚餘堆肥及社區堆肥區的的設計與運用,實作環保酵素。 |
第十二週 | 創意社群溝通引導 / 實作準備 | 以社會性樸門永續設計為基礎,幫助學員打造具有韌性的社區以及加入全球社區轉型行動的技能與能力,以面對二十一世紀氣候變遷、資源耗竭、自然災害遽增、食物及飲水的安全,以及非永續的發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及挑戰。 |
第十三週 | 實地參訪與設計討論 (1) | 有意願居家改善者為首的編組,開始做設計準備。 |
第十四週 | 實地參訪與設計討論 (2) | 有意願居家改善者為首的編組,開始做設計準備。 |
第十五週 | 影片欣賞 / 實作材料準備與社區部落共識營 | 自然建築生態社區《全新的我們》117 / 實作材料準備與社區部落共識營 |
第十六週 | [實作]居家環境改善 (1) | 為居家改善者施作居家改善 |
第十七週 | [實作]居家環境改善 (2) | 為居家改善者施作居家改善 |
第十八週 | 成果展準備週 | 回顧、複習與分享本學期結業成果展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