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詩與非詩 | 詩是以文字為媒介的藝術,必有其文學性,才稱之為詩。 |
第二週 | 詩的精神與美感 | 詩不只是個人的感懷書寫,還應有其深意,既可震撼人心,也激發美感。 |
第三週 | 詩的格律與修辭 | 藉由修辭手段,可以讓詩創作做更具閱讀性與藝術性。 |
第四週 | 詩與愛 | 愛是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一個核心價值,愛有哪些分別?愛如何藉詩表現? |
第五週 | 詩與人生 | 詩近於哲學,它內含著一個個大千世界與人生觀。 |
第六週 | 詩與社會 | 感人的詩不在個人的象牙塔哩,而是在於對社會群體及其和諧幸福的關注。 |
第七週 | 詩與世界 | 世界不同族群的環境與困境不一,但對人類生存權利與尊嚴的追求是一樣的,詩要立足本土,放眼天下。 |
第八週 | 拉丁美洲現代詩賞析之一 | 拉丁美洲在十九世紀脫離西班牙殖民統治後,長時期陷入軍事獨裁與反抗勢力的政治紛擾,詩人所關注的從人權、見證、諷諭等現實題材而不失其藝術性。 |
第九週 | 社區本位公共論壇 |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
第十週 | 拉丁美洲現代詩賞析之二 | 拉丁民族,有音樂的地方就有舞蹈,樂觀而激情,在愛的渴望與失望中,詩人如何自處? |
第十一週 | 拉丁美洲現代詩賞析之三 | 加勒比海有其特殊的地理環境、種族和文化,他們如何看待他們的自然與現實? |
第十二週 | 西班牙現代詩賞析之一 | 西班牙現代詩歷經海外殖民帝國的瓦解、內戰、佛朗哥獨裁統治,詩人們的詩作表現了什麼? |
第十三週 | 西班牙現代詩賞析 之二 | 與台灣相比,西班牙相對地地大人稀, 那些長年處在鄉下或遠離城市的詩人,他們又以詩表達什麼樣的訊息? |
第十四週 | 閱讀諾貝爾獎詩人密斯特拉(Gabriela Mistral,智利) | 從詩人自我奮鬥的一生,談詩人的內在世界。 |
第十五週 | 閱讀諾貝爾獎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智利) | 從詩人一生在題材與詩藝上的進化,談詩人的責任。 |
第十六週 | 閱讀諾貝爾獎詩人希梅涅斯(Juan Ramón Jiménez,西班牙) | 溫柔敦厚的詩人、充滿生命哲學的詩風,談詩的想像與現實。 |
第十七週 | 台灣現代詩賞析 | 賞析淡水地區現代詩人的詩作,如王昶雄、李魁賢。 |
第十八週 | 成果展週 | 回顧、複習與分享本學期結業成果展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