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相見歡及課程內容介紹-室內課 | 1.有緣相聚與認識--自我介紹及分組,推選幹部 2.介紹課程內容及目的以自然探索、撿拾、創作的方式 3.成果分享及資訊交流 4.成立網路學習社群 |
第二週 | 相見歡及課程內容介紹-室內課 羊稠坑步道生態走讀-戶外課 | 有海山之路、環山步道、六福步道、知性古道環環相連,也有藍鵲的到訪、有溼地松、月桃、林投、苦楝果實可撿 |
第三週 | 自然物創作DIY-室內課 | 請自備簡單創作DIY工具,自然物可互相交換,老師可提供檳榔種子, 供學員創作,並備有鑽孔及研磨機具 |
第四週 | 羊稠坑步道賞析-室內課 | 步道動植物生態欣賞,透過照片可更深入的了解在地之美 |
第五週 | 小粗坑步道生態走讀-戶外課 | 位於龍潭「小粗坑古道」,山界則稱為「粗坑古道」。粗坑, 是當地的地名。當地有大粗坑溪及小粗坑溪,古道沿著小粗坑溪的溪谷而行,所以稱為「小粗坑古道」、也能參訪粗坑窯,沿途生態豐富 |
第六週 | 自然物創作DIY-室內課 | 請自備簡單創作DIY工具,自然物可互相交換,學習創作,老師可提供水黃皮種子,供學員創作,並備有鑽孔及研磨機具 |
第七週 | 小粗坑步道賞析-室內課 | 步道動植物生態欣賞,透過照片可更深入的了解在地之美 |
第八週 | 義學坑生態走讀-戶外課 | 走入義學坑自然生態公園綠意盎然,可順道參訪明志書院、頂泰山巖沿途有青剛櫟、孔雀豆種子可撿 |
第九週 | 公民參與週 |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
第十週 | 自然物創作DIY-室內課 | 請自備簡單創作DIY工具,自然物可互相交換,學習創作,老師可提供大葉山欖種子,供學員創作,並備有鑽孔及研磨機具 |
第十一週 | 義學坑步道賞析-室內課 | 步道動植物生態欣賞,透過照片可更深入的了解在地之美 |
第十二週 | 三和社區桐花步道生態走讀-戶外課 | 位於龍潭的三和社區是個賞桐的好地方,社區內有一顆近百歲的桐花一號更是吸引大家的目光,沿途整片華八仙,開花時更是耀眼 |
第十三週 | 自然物創作DIY-室內課 | 請自備簡單創作DIY工具,自然物可互相交換,學習創作,老師可提供蒲葵種子,供學員創作,並備有鑽孔及研磨機具 |
第十四週 | 三和社區桐花步道賞析-室內課 | 步道動植物生態欣賞,透過照片可更深入的了解在地之美 |
第十五週 | 社區步道生態走讀-戶外課 | 沿途可看到美麗茶園、百年樟樹、香草植物,清澈溪流可看到魚、蝦等自然生態 |
第十六週 | 自然物創作DIY-室內課 | 請自備簡單創作DIY工具,自然物可互相交換,學習創作,老師可提供苦楝種子,供學員創作,並備有鑽孔及研磨機具 |
第十七週 | 步道生態觀察期末成果分享--室內課 | 自然物創作成果分享與交流--學員分組分享生態踏查及創作學習心得 |
第十八週 | 成果展準備週 | 回顧、複習與分享本學期結業成果展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