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家庭與我 | 薩提爾認為我們所有生命的最初關係來自於家庭,在我們成長的過程,家庭給我們生理上的成長,同時也給了我們人格上的影響,其中有正向光明的、也有充滿挑戰的,但這些都是資源。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發現這些資源對我們正向的影響。 |
第二週 | 我們與愛的距離 | 在互動關係中,能不能保持理性與感性的均衡,讓真誠的溝通對話發生。不是帶著不安全感的猜測,也不是防衛的保護自己。與愛之間的距離,會因誤解、防衛、扭曲而有天地之隔。 |
第三週 | 從冰山的隱喻,認識自我他人。 | 透過認識冰山的隱喻,認識在每一個行為、事件,底層蘊含了豐富的情緒、感受、觀點、期待,最終是人們的渴望,學習冰山,即是認識我們自身的完整性。 |
第四週 | 原生家庭圖 | 透過繪製家庭圖,認識原生家庭,有助於認識我們跟伴侶,親子間互動的模式。 |
第五週 |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 在愛的面前,你我都是渺小的,因為渺小害怕而防衛,扭曲真相。惡性循環的結果,我們與愛疏離了,我們可能疏離自己,也可能疏離我們的愛人、更可能在人際關係中疏離,甚至衝突! |
第六週 | 生命藍圖 | 透過生命藍圖的探索,幫助我們能夠看見到體是甚麼設定了我們的人生,是甚麼影響了我們的生命,而我們如何重新自主的活出理想中生命的藍圖! |
第七週 | 愛の樣貌 | 一個人的自我認同,是從我們在兒童時,親子互動經驗中建設性與毀滅性的比例發展而來。大多數人從小時候開始,就已經從和父母的互動經驗中界定了自我的價值,並學會用各種求生存的姿態。認識我們的溝通姿態將幫助我們能夠自由地說、表達出我們的感受。 |
第八週 | 轉化與改變 | 提爾模式相信,行為的改變是冰山各層次改變的結果,薩提爾的成長模式強調在所有的六個層次由催化產生轉化。將焦點放在幫助人們整個內在過程,透過輕敲其渴望產生動機,讓人們在期待、感受、賦予的意義及觀點、直至行為都得到改變薩,這即是轉化的過程。 |
第九週 | 公民論壇參與週 |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
第十週 | 薩提爾深化實務 | 為了讓學習過薩提爾初階或基礎課程後,期望自己能夠更深入學習薩提爾模式運用在相關領域的工作,或在關係中希望能夠運用內在的資源有效地連結彼此的學員所設計的課程。 |
第十一週 | 讓內在生命力與世界一致性的流動 | 1以薩提爾模式理論為主軸,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內在的想法、感受、期望。 2.專注覺察自己,對自己好奇,學習不帶評價的描述自己聽到、看到、所思所想。 3.如何自我負責的表達一致性。 |
第十二週 | 接觸內在真實的自己 | 對自己有更多接觸與覺察,並帶出自己的成長,找回真實的自己,實現自由、自信的自己。 |
第十三週 | 互動要素•覺察互動中的自己 | 我們的行為和看待的方式,代表了我們過去為了求生存所學到的東西,我們會持續使用他們,直到轉化這些自幼發展出來的求生存模式為止;這些模式包括我們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他人,以及如何期待他人對待自己。 |
第十四週 | 悲傷•失落,是因為愛! | 生命是前進的單行道,往前走時累積了珍貴的經驗,但也付出每一個當下,如:長大、失去童年、單身、結婚等... |
第十五週 | 影響輪 | 18歲以前,在童年及青少年期成長過程中,養育你、照顧你,在情感上、理智上,或生理上對你產生影響的人或物。 影響輪中的人/物,包括:家人、特殊的老師或朋友、寵物、玩具、兒時玩伴、書籍、傳記、電影等。 影響輪所列出的名字越多,代表你成長過程所受的影響和資源也越豐富。 |
第十六週 | 愛的語言 | 肯定及愛的語言 服務的行動 愛的禮物 在一起的珍貴時刻 身體接觸 |
第十七週 | 生命之流與珍貴的寶藏 | 回朔成長歷程拾起遺留的珍珠,薩提爾女士說: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可以改變過去對我們的影響,我們是甚至可以重新詮釋過去事件,以新的眼光找到意義,並成為我們閃閃發光的資源。 |
第十八週 | 成果展準備週 | 回顧、複習與分享本學期結業成果展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