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平面插畫的立體感 | 簡介課程進度、課程進行方式。 講解課堂材料及選購、故事發想(ppt)。 實作:了解漸層與立體感的關聯:立體感的技巧練習。 |
第二週 | 立體的基本—觀察方式1 | 畫前分析引導:將立體物件轉換到紙上的實際觀察,學習減法、加法構圖,畫出輪廓。 |
第三週 | 立體的基本—觀察方式2 | 將立體物件轉換到紙上的實際觀察練習:構圖後的光影觀察、光線影響色彩的表現方式。 蘋果的紅色就只是紅色嗎?光線如何影響視覺?聽聽關於辨色的故事,為自己的作品加入其他層次色彩吧! |
第四週 | 立體的基本—觀察方式3 | 將水果構圖轉換色彩版本、新增其他相似形體卻不同觸感的物件。 |
第五週 | 材質的基本—觀察方式4 | 學習在下筆前,先觀察的習慣! 不同材質就使用不同的上色方式:半透明物件的觀察練習。 |
第六週 | 材質的基本—觀察方式5 | 討論材質的觸感和視覺帶來的感受,並選擇一半透明物件做繪畫練習。 |
第七週 | 材質的基本—觀察方式6 | 「看起來就很溫暖的材質」還有其他的疊色技巧,用塗抹方式做局部簡單暈染,選擇一柔軟觸感的物件,實際運用於畫面。 |
第八週 | 構圖的基本—物與物之間1 | 介紹中西融合的藝術家與他的獨特線條及風格。 實作:非典型的繪畫方式。用好玩的方式畫畫。 |
第九週 | 社區本位公共論壇 |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
第十週 | 構圖的基本—物與物之間2 | 插畫的進行方式可能有100種! 實作:用非典型的方式,將物與物之間的距離辨識出來! |
第十一週 | 構圖的基本—物與物之間3 | 理智的加入光影後,用顏色呈現物體距離的感受。 感知是邏輯性的,較近顯得清晰、較遠則模糊⋯。將此概念融合進畫面中。 |
第十二週 | 色調的基本—物與物之間4 | 色調創造風格!選定冷、暖色調的配色方式,有助於構圖協調、增加完整度。 |
第十三週 | 色調的基本—物與物之間5 | 以暖色調繪製二個較遠物體之間的距離。 |
第十四週 | 插畫的基本—想像的實踐1 | 不符合現實的想像力是跳脫生活的魔法!將大物件轉換為小物件的超現實聯想,劇情的展開成為新世界裡的自然現象。實作:試著將小物件(譬如花朵)轉換成大物件(譬如沙發),由學員互相討論各自的想像。 |
第十五週 | 插畫的基本—想像的實踐2 | 將大物件(譬如房子)轉換成小物件(譬如桌上的擺飾),由學員互相討論各自的想像。 |
第十六週 | 刻意練習1 | 選擇至少二種本學期的基本運用於畫面中。 使用較大紙張,感受並思考:在面積稍微變大之後,構圖的基本還產生了哪些其他的變化。 |
第十七週 | 刻意練習2 | 選擇至少二種本學期的基本運用於畫面中。 |
第十八週 | 成果展週 | 回顧、複習與分享本學期結業成果展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