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社會住宅---歐洲經驗與台灣實踐 | 議,社會住宅已成為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施政目標。其中,執行主體絕對是關鍵。目前的社會住宅由政府直接興辦,後續則是朝成立行政法人來推動辦理。然而,基於過往國宅興辦的失敗經驗,以及對「大政府」的疑慮,部分論者會認為,為什麼不是交由效率較佳的民間興辦?以及,為何不鼓勵民間引入市場機制來減輕政府財務負擔? 對於這樣的期許,這堂課將以全世界公認「民間興辦」最成功的荷蘭社會住宅經驗為借鑑,讓我們想想台灣的可能何在? |
第二週 | 永續能源---歐洲經驗與台灣實踐 | 能源革命絕非僅是環境團體的烏托邦理想,而是其在學界、實務界均獲重視的縝密分析。「能源革命」的概念,於全球的能源政策討論上,引起廣泛的注意。面臨能源政策轉型關鍵時刻的台灣,需更系統盤點和檢視台灣是否具有不同的能源選項和其發展路徑,這堂課我們想借鏡歐洲國家的經驗,共思和促成台灣永續能源的可行性。 |
第三週 | 社區照護與在宅醫療---歐洲經驗與台灣實踐 |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將佔總人口數的20%,每年死亡人數更高達20萬人,沈重的照顧責任將重壓台灣。) 在地老化,以社區為基礎的整合式照顧服務,已是長照政策趨勢。在日本被稱作「第三醫療」的「在宅醫療」,甚至被視為「未來醫學」的一環。在宅醫療能減輕超高齡社會的負擔,減少醫療保險的給付,無疑是面對超高齡社會沈重的醫療負擔的新解方。這樣的趨勢也擴及到西方國家,從英國、美國、法國、加拿大、澳洲到紐西蘭,皆開始重視在宅醫療在長期照顧中的角色。 這堂課我們邀請余尚儒醫生提供歐洲的經驗和台灣實踐的可能性。 |
第四週 | 循環經濟---歐洲經驗與台灣實踐 | 台灣走過農業社會,來到工業社會的盡頭,未來必須要走向循環經濟的時代。循環經濟仿效大自然的零廢棄、零污染,讓資源不斷循環再生。 這是歐盟、荷蘭、丹麥、蘇格蘭近年積極採行的經濟發展思維,更是台灣再出發不可錯過的翻轉機會! |
第五週 | 歐洲的飲食、節慶與文化資產的形成 | 介紹歐洲的飲食與節慶之間的關聯性,以及如何作為一項文化資產,並延伸討論台灣飲食與文創之間的關聯性。 |
第六週 | 法國古蹟活化與地方再生 | 首先探討古蹟與文化脈絡及文化認同的關聯性; 第二,介紹法國古蹟保存活化的各階層行動者; 第三,介紹法國古蹟保存活化的各種「工具」; 最後,分析幾個法國古蹟活化的個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