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永和社大 112-秋季班 231D08 瓦磘溝願景社

 招生人數:30人
 連絡電話:02-29236464
 上課日期:2023-09-14 (第一週),(共18週)
 上課時間:每星期四 晚上 7點0分~9點50分
 上課地點:福和國中
 上課地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利路71號  連結

課前資訊
 這門課適合誰?
任何對課程有興趣的人都可以。
 需要準備的工具/軟體?
不需要。
 上課會用甚麼方式進行呢?
1基礎課程,經由課程和影片喚起水和城市印象。
2討論課程,經由互動討論和相互交流。
3走讀課程;經由現場的參觀訪問,探索實際的現象。.
經由做中學、學中做的態度,在生活中達成學習的目的。
 評量方式
上課出席及活動參與情形,學習心得和分享討論的熱度

課程簡介
 課程相關照片
 課程理念
 課程目標
雙和是座水城市 ,但多數人不曾認識自己居住的城市空間,因此我們經由談水,談城市,談水和城市的關係,輕鬆認識我們居住的城市,本學期將經由親身參與、走讀和討論,談笑間認識城市歷史和故事,並且喚起大家心中對水城市的願景。
 參考書目
「我家後巷有小河 瓦磘溝的前世今生與未來」(開學文化出版)
 數位教材連結
 是否接受旁聽
是(如額滿課程,恕不接受旁(試)聽)

課程相關費用
 學分費
5 學分,500元【折扣後只需 0 元】
 雜費(電腦、冷氣、場地、設備等費用)
 保證金
500
 其他費用
報名費、學員證費用依簡章為準
 材料費用(各班開學後,自行收取管理)

課程大綱
第一週09/14室內1 相見歡-同學相互認識及課程說明經由遊戲及課程簡介讓同學對課程有初步瞭解,再經由相互介紹,讓新舊同學相互認識。
第二週09/23 走讀1 雙城奇緣-漫遊瓦磘溝的南北支流瓦磘溝的南北支流,是水道的在中永和源頭,兩水道在民享橋一匯合,形成瓦磘溝主流,故認識瓦磘溝必先從南北支流開始
第三週09/28 討論1建立自己的導覽路線(1)同樣課程和走讀學習,因此每個人的感點也會不同,因此,我們希望每位同學可依自己的興趣專長能建立自己的導覽路線,並練習如何表達。
第四週10/07 專題1 發現永和 (樂活)同住在永和,但因居住時間地點的不同,但每人居住的時間地點不同,所以每人對永和的解讀也不同,因此我們期了待经由老師的專業觀點,和同學共同發現不一樣的永和。
第五週10/14 走讀2探查消失的水圳-永豐圳溪洲段溪洲在清代開始有許多泉洲人來永和開墾,日據時代,永l豐圳流至溪卅溪洲有了快速發展,34年以後,更多的外省人移入,和永和有了巨大變化,溪州走讀就是帶著大家共同二認永和。
第六週10/21 專題2雙和移民人物篇(樂活)雙和是個移民城市,人口密度曾居世界第一,自然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豐富的人文故事,我們試著談談這些人物風采,並對雙和的影響
第七週10/29 走讀3民享橋至中和橋右岸民享橋至中和橋,是瓦磘溝上游,靠永和潭墘部份,因地勢低,容易淹水,故沿岸抽水站多,腹地狹小,形成中永和的不月和分郎設領可因素。
第八週11/02 討論3建立自己的導覽路線(3)本周經由討論,希望 經由討論,每位同學都能討論,建立自已的導覽路線。
第九週11/11城南故事雙和興起(樂活)上學期我們曾談紀州庵和永和的關係,這學期我們續談萬華東園的發展,和雙和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也由此能夠更清楚認識雙和的文史。
第十週11/18走讀4 慢速輕旅行-中和水故事(林志宏)中和有五大水系,因此我們期盼經由實際的走讀,不僅能認識中和水文故事,更能比較雙和水系發展的異同。
第十一週11/25走讀5社區的一堂課~~社區輕旅行潭墘段瓦磘溝日據時代叫潭墘川,潭墘甘泉呈現豐盛的水源故事認識永和,一定要先知道潭墘。
第十二週11/30 討論5建立自己的導覽路線(5)上課,走讀只是幫助同學知道永和其水文間的關係,但我們更期盼同學用自己的觀點,呈現出自己的發現,這才是課程最有趣的部份。
第十三週12/09 走讀6探查消失的水圳-永豐圳 秀朗段秀朗是永和最早開發的地區,秀朗社是永和最早的居民,永豐圳是秀朗最早的灌溉人工水道,我們順者消失的永豐j圳,探查秀朗的記憶和風情。
第十四週12/17 生態雙和嘉年華
第十五週12/23 走讀7旅行-樂活水源橋至中和橋後瓦磘溝時代最大特色,就是由一條天然水道變成人工水道生態與景觀變了,甚至連味道都變了,這兒曾是瓦磘溝生態最豐富的部份,但未來呢?我們有何期待,讓我們一起走,一起看,也一起想。
第十六週12/28 討論7期末檢討、展望,課程討論期未,因為,我們期盼每位同學都能有所收獲,也期盼,同學能給我們不同想法,我們也需進步。
第十七週12/17 生態雙和嘉年華
第十八週01/15-01/20講師共學週

講師介紹

張品 講師  張品 講師  張品 講師   張品 講師

 現職:
永和社大瓦磘溝願景社社團顧問
 簡介:
《我家後巷有小河:瓦磘溝的前世、今生與未來》共同作者
 專長:
雙和地方文史、眷村歷史

陳東華 講師  陳東華 講師  陳東華 講師  陳東華 講師   陳東華 講師

 簡介:
永和資深文史工作者、《永和的第一》、《永和常民史》作者

愛課程 ICOURSE
載入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