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正念初體驗 | *正念相逢、什麼是正念?團體公約; *練習-正念覺察或呼吸 |
第二週 | 正念專注力與情緒調節 | *為什麼需要正念? 練習-正念覺察、呼吸、感謝的練習 |
第三週 | 從自動導航中覺醒 | *感官的覺醒、重新認識自己 練習-覺察身體/正念飲食/身體掃描/核心態度 |
第四週 | 存在之道: 身心同在 | *用大腦過生活VS直接體驗 *練習-看或聽/立姿伸展與覺察呼吸身體/5-5覺知/走在街上 |
第五週 | 匯聚散亂的心 | *穩定注意力擴展覺察力,回到此時此刻的家 *練習-看或聽/臥姿正念運動/5-5覺知/覺察聲音與想法/呼吸空間-B |
第六週 | 辨識厭惡感 | *探索不愉悅與經驗逃避 *練習-短靜坐-身呼聲想情/5-5覺知/自動化問卷/呼吸空間-BR/正念行走 |
第七週 | 認識反應 | *覺察衝動,認識情緒驅力與反應 *練習-長靜坐-無撿擇/5-5覺知/自動反應:困窘之花/呼吸空間-BR |
第八週 | 容許及如其所是 | *學習開放、接納並與困難為友 *練習-靜坐與困難共處/5-5覺知/呼吸空間-E身體之門 |
第九週 | 公民參與週 | 社大課務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
第十週 | 仁慈與悲憫 | *探索並培育更友善、友好的方式與體驗連結 *練習-靜坐與困難共處/5-5覺知/友好練習/呼吸空間-E-慈悲 |
第十一週 | 想法非事實 | *想法只是心裡活動,並非事實、不等於我 *練習-靜坐-困難,想法/5-5覺知/心情想法替代觀點/呼吸空間-E-想法之門 |
第十二週 | 社區服務週 | 主題:正念初體驗 內容:靜心、正念伸展 |
第十三週 | 善巧的回應 | *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創造空間,選擇回應展現成長與自由 *練習-靜坐-困難,想法/5-5覺知/刺激-反應-回應/呼吸空間-E-想法之門/善巧的回應:善良之花 |
第十四週 | 正念深化—止語練習1 | *止語靜觀與自己同在 、無所依賴、喜悅自在 *練習-正念步行/靜坐修習/臥式伸展/身體掃描/呼吸空間-B |
第十五週 | 正念深化—止語練習2 | *止語靜觀與自己同在 、無所依賴、喜悅自在 *練習-立式伸展/靜坐修習/呼吸空間-E/慈心祝福 |
第十六週 | 如何更好的照顧自己 | *覺察耗竭預警訊號,採取照顧自己的行動 *練習-靜坐/活動與心情-滋養vs耗能/耗竭漏斗/呼吸空間-E-行動之門 |
第十七週 | 正念生活 | *維持與擴展新(心)生活 *練習-身體掃描/課程回顧/個人反思表 |
第十八週 | 成果展準備週 | 回顧、複習與分享本學期結業成果展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