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富陽自然生態公園、福州山公園 | 六張犁附近的山巒,能擁有茂密的森林,是因為昔日屬於軍事管制區,未遭到破壞,園內小徑優雅,岔路颇多,彼此環繞相通,隨處可以看見昔日軍營留下來的設施,如防空壕、涵洞、碉堡、崗哨等,自然生態公園裡,也充滿著歷史的氛圍 |
第二週 | 坪頂地區 內寮古道(與第十三週課程合併一日活動) | 內寮古道又稱為礁坑古道,早期為日治時期的造林地。以平等里內寮為起點,沿礁坑溪經番婆厝遺址,山徑緩和好走,林間翠綠幽靜有遮蔭,走來舒適愜意,古道旁的土地公廟,見證古道的歷史,也庇祐著過往的旅人,回程走瑪礁古道 |
第三週 | 貓空 鵝角格山步道 | 登山口在樟湖步道中段,路況原始自然,頭尾段平緩,中段陡坡,沿途需拉繩抓樹,精彩刺激,稜線山徑,頗有起伏,穿梭林間,路跡明顯,路況良好。山頂海拔475公尺,展望佳,視野遼闊,遠眺台北盆地,俯瞰貓空茶山,景色宜人。 |
第四週 | 雙溪 中坑古道(與第十四週課程合併一日活動) | 中坑古道是雙溪柑腳與坪林間的茶商捷徑,古道沿著中坑溪蜿蜒好走。建於1905年的水尾土地公,見證百年古道,沿途諸多特色,龍骨造型復古拱橋、處處高大優美的九芎成林、山谷中美麗的梯田,如世外桃源、對峙於溪流中的青蛙雙石。 |
第五週 | 新店 獅仔頭山 | 獅仔頭山擁有一等三角點,因山形特殊,酷似蹲伏的獅仔,獅頭最傳神,被列為台灣小百岳,每年三、四月滿山的金毛杜鵑盛開。人文史蹟豐富,山頂遺有古戰場、戰備壕溝、古井、土匪洞、其中防番古碑、石寮遺址等,被列為市定古蹟 |
第六週 | 烏來 桶后越嶺步道(與第十五週課程合併一日活動) | 桶后林道至保線所吊橋約13公里,桶后越嶺6.5公里,2015年蘇迪勒颱風來襲,烏來多條步道受創,桶后受損嚴重,目前已修復啟用,海拔450公尺-730公尺,桶后溪在山間蜿蜒,形成急流、短瀑、平潭、及淺灘,展現不同風貌與風情。 |
第七週 | 暖暖 暖東苗圃 | 暖東苗圃具有高溼、多雨的海洋調節性氣候,所以有豐富的樹種,更提供野生動物極佳的棲地,至少擁有300餘種植物,200餘種蝴蝶及其他生物。是一處具親樹、觀鳥、賞蝶之樂的世外桃源,也是生態教學的天然教室,更是心靈的森林浴場。 |
第八週 | 雙溪 崩山坑古道(與第十六週課程合併一日活動) | 柑腳地區與泰平地區往來的舊路,雙溪為農業鄉,鄉境如鄉名,以溪流聞名,溪水清澈,沿著崩山坑溪越嶺至泰平村,沿途古厝、古橋、古老的土地公廟和有應公廟,柑林國小前有威惠廟奉祀開樟聖王。古道殘遺石階多苔蘚,坡緩易行。 |
第九週 | 石碇 山羊洞登山步道 | 山羊洞以巨岩洞窟著名。據說早期是山羊棲息的洞穴,因而成為當地的地名。第一洞,是兩塊巨岩相倚行成狹窄的岩洞,僅容一人通行。第二座洞窟內寬敞,可容10人,洞窟上方有兩處透光的洞口。第三洞是消遙洞洞內一片漆黑。 |
第十週 | 貓空尖山步道(與第十七週課程合併一日活動) | 貓覽站對面,有工整的階梯道路,上行就是德高亭,往左邊走約一小時,抵達分岔點,右線去四面頭山,取左線抵貓空尖山,海拔562公尺,山頂有竹排,有標示牌,展望普通,略可眺望北宜公路對面的山峰,續往中繼站和福德宮走。 |
第十一週 | 石碇 冷飯坑 | 「冷飯坑」,地名頗有趣,由來已久。是坪林通往台北的淡蘭古道支線,昔日坪林農民挑茶下山,來到此地休息用餐時,隨身攜帶的飯已經冷了,因此戲稱此地為冷飯坑。登山口就在石碇休息區的對面。也是昔日楓子林庄內的山區保甲路。 |
第十二週 | 石碇 筆架山(綠豆湯鞍部)(與第十八週課程合併一日活動) | 石碇多山,地質年代多屬幼年期,山徑大多行走於稜線裸岩下方的樹林裡,山徑雖然崎嶇不平,但有繩索可拉,有樹幹可倚靠,有樹根山石可踏踩。綠豆湯鞍部是四路交會處,從此登筆架,來回才3公里,有點挑戰,但又不會太過於挑戰。 |
第十三週 | 併至第二週整日課程 | |
第十四週 | 併至第四週整日課程 | |
第十五週 | 併至第六週整日課程 | |
第十六週 | 併至第八週整日課程 | |
第十七週 | 併至第九週整日課程 | |
第十八週 | 併至第十二週整日課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