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影片介紹
課程影片介紹
課程理念
希望可以透過本課程,讓更多人能更深入的去看見文化的美,不只是透過單方面的講述說明,更重要的是讓大家親身的去記錄下讓自己感動的地方,當你親自按下快門時,我相信古蹟已經和你產生連結,最後希望培養出一群熱愛淡水文化的朋友,淡水不只是來過就好,每個地方的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美麗,每個地方的日夜風景也都讓人沉醉其中,到最後你會發現,淡水怎麼拍都拍不完。
課程目標
"淡水"是台灣最有可能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在這塊土地居住著各民族各文化的人們,卻完美的融合在這裡
淡水的文化資產這麼豐富,我們真的有看見它蘊含的美麗與意義嗎?本課程希望透過親身拍攝紀錄的方式,讓
你對於古蹟與美麗的事物產生好奇進而喜愛,透過用平易近人的解說方式,搭配攝影構圖,無論你是否學過攝影都可參加,本課程的理念,便是要傳達平易近人的美好。
上課方式
每使用手機相機,或者無攝影基礎皆可,個人的器材均不同,但是美的事物卻是相同的,上課方式會由老師親自講解後,便可讓同學自由創作,在攝影的世界,老師是扮演引導的角色,主角還是各位同學,期望能發揚每位同學的特色為最終教學目標,我會針對每個人的拍攝題材給予最直接協助,幫助同學完成想拍的作品。
測驗方式
學員出席率50%、期末成果展30%。報告討論:20%
學員自備事項
可攝影之任何器材包括手機
學員選課要求
室外課程均為步行,若隨時有休息的地方,會隨時告知同學不用擔心。
參考書目
書名:數位單眼相機的知識:精通攝影技巧法則161
作者:作者: 內山晟、大和田良、小川勝久、岡(山鳥)和幸、可兒保彥、郡川正次、竹內敏信、中井精也、中野耕志、並木隆、沼澤茂美...等
出版社:尖端
價格:379元
參考網站PCHOME書店:https://24h.pchome.com.tw/books/prod/DJAA19-A58382792
數位教材連結
無
第一週
課程介紹
透過老師拍攝的攝影紀錄片導讀 建立同學自信,無論你的年齡或技術如何,我相信你都能看見美好。
第二週
閩南移民與洋行區(1)
拍攝地點
1.鄞山寺
2.殼牌倉庫
第三週
攝影知識大補帖<攝影主題的選擇與構圖知識>
同學作品討論與構圖檢討,透過同學作品的欣賞,讓人了解自己所看到的美與別人的有什麼不同,互相學習交互討論。
第四週
閩南移民與洋行區 (2)
拍攝地點
1.老街崁仔腳聚落殘跡與聖江廟
2.滬尾龍山寺
第五週
攝影知識大補貼<光圈快門基礎概念>
影像作品討論與構圖檢討,透過同學作品的欣賞,讓人了解自己所看到的美與別人的有什麼不同,互相學習交互討論。
第六週
馬偕之路(1)
拍攝地點
1.淡水禮拜堂
2.滬尾偕醫館
3.馬偕上岸處
第七週
攝影知識大補貼<攝影禮儀與景點光源分析>
影像作品討論與構圖檢討,透過同學作品的欣賞,讓人了解自己所看到的美與別人的有什麼不同,互相學習交互討論。
第八週
馬偕之路(2)
拍攝地點
1.馬偕故居
2.牛津學堂
第九週
社區本位公共論壇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第十週
攝影知識大補貼<相機對焦與測光模式>
影像作品討論與構圖檢討,透過同學作品的欣賞,讓人了解自己所看到的美與別人的有什麼不同,互相學習交互討論。
第十一週
清法戰爭戰場巡禮(1)
攝影地點
1.滬尾礮台
2.油車口
第十二週
攝影知識大補貼<白平衡的運用與調整>
影像作品討論與構圖檢討,透過同學作品的欣賞,讓人了解自己所看到的美與別人的有什麼不同,互相學習交互討論。
第十三週
清法戰爭戰場巡禮(2)
攝影地點 1.程氏古厝 2.沙崙海岸
第十四週
攝影知識大補貼<如何撰寫影像日記>
影像作品討論與構圖檢討,透過同學作品的欣賞,讓人了解自己所看到的美與別人的有什麼不同,互相學習交互討論。
第十六週
攝影知識大補貼<心境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同>
影像作品討論與構圖檢討,透過同學作品的欣賞,讓人了解自己所看到的美與別人的有什麼不同,互相學習交互討論。
第十七週
攝影日記製作課程
在課程結束前,希望透過同學每一次所拍攝之作品,寫下自己的心得,貼上照片,我也會在同學的作品中,寫下評語
幫助每個人找到自己想拍攝的主題與技術的指導,最後集結成冊(A4多頁資料夾即可),不會讓回憶或者記錄只有電子檔,未來也能留下一本屬於自己的影像回憶錄,無論與人分享或者自己欣賞,都希望最後能留給同學一個美好的回憶。
第十八週
成果展週
回顧、複習與分享本學期結業成果展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