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影片介紹
課程影片介紹
課程理念
使學習者獲得保護及改善環境所需之倫理、知識、態度、技能及價值觀。
課程目標
強化環境覺知、環境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內涵、環境倫理價值觀、環境行動技能
上課方式
講述、實地演練、觀看影片、分得分享、小組討論。
測驗方式
出席率40% 分組討論與心得報告30% 心得30%
學員自備事項
無
學員選課要求
無
參考書目
1.蘇宏仁,『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華都文化出版社(2012)。2.郭箴誠,『暖化戰爭三部曲』,商鼎出版社(2012)。3.教育部環保小組,『盤查不求人-校園溫室氣體管理手冊』(2010)。4.張楊乾,『低碳生活的24堂課』(2009)。
數位教材連結
無
第一週
課程講解
相見歡-講師與學員,自我介紹,相互認識。
第二週
介紹與說明『環境教育法』
介紹環境教育的起源與發展演進。
第三週
環境倫理
介紹老街溪流域之人文歷史、功能、生態及願景。
第四週
自來水淨化處理-認識我們喝的水
介紹取水、導水、淨水、配水、用水、飲水安全。
第五週
校外教學-板新淨水廠學習之旅
透過實際參訪與體驗,更能體認飲水安全的重要。
第六週
校外教學-翡翠水庫學習之旅
透過實際參訪與體驗,更加認識我們的水庫。
第七週
廢棄物回收利用-認識資源回收史
介紹資源回收沿革,落實源頭減量,回收再利用。
第八週
『資源使用與循環型社會』介紹
瞭解生態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依賴、消耗等行為。
第十週
談氣候變遷調適-認識京都議定書
透過京都議定書,認識氣候變遷之調適與策略。
第十一週
環境變遷與防災-認識整備與防救
介紹天然災害之減災、整備、應變、與復原。
第十二週
環境認知與行動-簡易碳足跡計算
認識1天之碳排量,省思檢討,落實節能減碳。
第十三週
環境認知與行動-認識食物里程
認識食物里程,推動在地飲食,落實節能減碳。
第十四週
校外教學-台北自來水博物館
透過實際參訪與體驗,更加認識我們喝的水。
第十五週
校外教學-溼地故事館(435特區)
透過實際參訪與體驗,更加了解濕地的重要性。
第十六週
土壤污染與整治-認識農地污染
介紹農地污染之原因、整治方法
第十七週
土壤污染與整治-認識場址污染
介紹工廠/加油站污染之原因、整治方法